|咨询电话

027-85516152 (工作日日间)
15327190618 (夜间节假日)

科普知识

News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表现

发布时间:2025-04-03 来源:原创文章 作者:本站编辑
字号:

疾病分类:腹股沟斜疝按照发病的类型可以分为可复性疝、难复性疝、嵌顿性疝以及绞窄性疝四种。

可复性疝:疝囊通过手法易于复位,没有过多阻力。用手指伸进腹股沟管外环,可发现外环口增大,咳嗽时有冲击感。病者再站立,并咳嗽,疝不再出现。

难复性疝:疝囊复位时疝环嵌顿,不易复位,平卧时疝亦不消失。

嵌顿性疝:疝囊嵌顿在阴囊等部位,肿块突然增大,紧张发硬,并伴有明显疼痛,推之不能还纳腹腔。

绞窄性疝:绞窄时间长者,由于疝内容物发生感染,侵及周围组织,引起疝外被盖组织的急性炎症。

病因:腹股沟斜疝的发病原因有很多,年龄增大腹壁处的皮肤薄弱、长期的便秘等疾病以及先天性的腹股沟处发育不良均是本病的发病原因。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人群、先天腹股沟处腹壁发育不全的人群、患有便秘的人群均是本病的好发人群。

主要病因

  • 年龄增大腹壁处的皮肤薄弱,腹股沟区肌肉随着年龄增大变得薄弱,在腹压作用下易形成疝。

  • 长期的便秘等疾病,长期便秘时腹压增大,薄弱的腹股沟处的组织易造成疝气。

  • 先天性的腹股沟处发育不良,腹股沟区肌肉先天性发育薄弱,在腹压作用下易形成疝。

流行病学:腹股沟斜疝十分常见,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首发的单侧腹股沟疝占所有腹壁疝的75%左右,小儿的腹股沟斜疝发病率在3%左右。

好发人群: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人群、腹股沟区肌肉随着年龄增大变得薄弱,在腹压作用下易形成疝、先天腹股沟处腹壁发育不全的人群、

腹股沟区肌肉先天性发育薄弱、在腹压作用下易形成疝、患有便秘的人群、长期便秘时腹压增大,在腹压作用下薄弱的腹股沟处的组织易造成疝气。

症状:腹股沟斜疝通常因为嵌顿会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同时有腹部包块、腹部胀痛等局部表现,有时可伴有胃肠道症状,严重时可并发肠梗阻。

典型症状:发热,腹股沟疝如果发生嵌顿,会造成嵌顿的部位缺血坏死,发生感染造成发热,患者最初往往呈现低热,随着疾病时间延长,会出现寒战、高热等情况。

腹部包块,站立或负重时出现腹部包块,平卧休息或用手推送,肿块可回纳腹腔,部分嵌顿疝则不能回复。

腹部胀痛,嵌顿性疝表现为肿块突然增大,紧张发硬,并伴有明显疼痛。

伴随症状:肠管等嵌顿在疝囊中会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往往会出现长期的恶心、呕吐等症状,伴有食欲不振。

并发症:肠梗阻,嵌顿性疝表现为肿块突然增大,紧张发硬,并伴有明显疼痛,推之不能还纳腹腔。如嵌顿的内容物为肠管,可出现机械性肠梗阻征象。

就医,对于有腹股沟斜疝临床表现的患者,如发热、腹部包块、胀痛应该到医院就诊,一般需行体格检查、X线检查、B超检查以明确诊断。

就医指征

  • 出现恶心、呕吐等情况时应当及时就医。

  • 出现发热、腹部包块、腹部胀痛等表现时,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普外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既往是否出现起身时的小腹异常凸起?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腹部疼痛、发热等)

  • 近一年内有没有便秘?

  • 是否觉得近期会阴部异常肿大?

  • 做过什么检查?

需要做的检查

一般体格检查,医生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腹部的异常肿块,并用手指试探是否可以恢复,出现肿块明确为腹股沟疝,明确是否可以还纳即明确本病的疾病类型。

X线检查:观察腹壁处的脏器是否出现异常,部分可以看到肠道或者膀胱等出现移位,用以辅助检查是否出现腹股沟斜疝。

B超:通过B超检查腹股沟的包块,明确包块的性质,观察包块是否为肠道或者膀胱的一部位,进一步明确是否为疝气。

透光试验:透光试验是用手电筒照射患者阴囊,疝块不能透光,即透光试验呈阴性,此法可与睾丸鞘膜积液进行鉴别,因为睾丸鞘膜积液透光试验呈阳性。

血常规:绞窄性疝患者可出现感染迹象,此时血常规检查往往可见白细胞显著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诊断标准:出现腹股沟斜疝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腹部胀痛,体格检查发现腹部包块以及B超检查可直接检查肿块位置、内容物性质可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腹股沟直疝,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直接由腹股沟三角向前突出形成的疝,称为腹股沟直疝。直疝绝不进入阴囊,极少发生嵌顿,用手压内环部位,患者站立,肿块依然出现。腹股沟斜疝是指凡疝囊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皮下环并进入阴囊形成的疝,最常发生嵌顿,用手压内环部位,肿块可消失。

治疗:腹股沟斜疝的治疗需要药物以及手术治疗相结合的措施进行,尽早行手术治疗往往预后尚可。常用药物有青霉素、阿司匹林肠溶片,手术治疗方式有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

治疗周期:腹股沟斜疝的治疗需要3~4周。

一般治疗:1岁以下婴幼儿,可试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迫内环治疗,因为存在自愈可能;所有斜疝患者均应避免剧烈咳嗽、憋气等增加腹内压的情况,否则会加重病情;平时工作、生活中建议使用腹带压迫治疗,平躺休息时去除 , 防止肿块越凸越大。

药物治疗:青霉素,合并有感染时可以应用青霉素等进行抗感染治疗,肝肾功能欠佳的患者禁用,用药之前注意进行过敏皮试,明确对本药物无过敏时再进行使用;用药期间应当遵医嘱增减量,避免发生耐药的情况。

阿司匹林肠溶片,患者疼痛难以忍受时往往可以选择本药进行镇痛,并有一定的消炎作用,患者胃肠功能疾病的患者慎用,避免发生胃肠道的不适,可以饭后服用,加以缓解。

手术治疗:无张力疝修补术,将一种特制的网片放置于腹壁薄弱处,手术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复发率低,疼痛小,一般只需住院2~5天,甚至可以门诊完成手术,术后恢复快。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只需两个0.5cm、一个1cm的切口,不进入腹腔,在腹膜外将疝袋拉回腹腔,再用人造网片覆盖疝突出的缺口。此法适合双侧腹股沟疝及复发疝的治疗,且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

预后:腹股沟斜疝的病情急重,一经发现尽早行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较好预后,恢复正常生活,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形成严重的细菌感染,影响患者生命,患者要遵医嘱进行复诊。

能否治愈:腹股沟斜疝及时治疗可以治愈。

能活多久:大部分患者及时发现并治疗后可以长期存活,并不影响远期寿命。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形成严重的细菌感染,影响患者生命。

复诊:腹股沟斜疝治疗后间隔1月余及时复诊,半年后间隔3个月进行复查,通常进行一般体格检查以及B超检查,如果出现感染、腹部剧烈疼痛等病情加重的情况,需要及时就诊。

饮食:饮食调理,腹股沟斜疝无特殊饮食调理,营养丰富、均衡,多吃易消化、高纤维食物即可。

护理:腹股沟斜疝的护理主要是术后护理,要注意手术患者应当卧床休息,多喝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注意按时服药,遵医嘱不要私自改动用药措施。

日常护理

  • 患有此类疾病的患者需要注意,急性期一定要加强休息,避免熬夜以及过度劳累,病情平稳后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 术后注意伤口部位的清洁,不要沾水。

  • 术后第1天患者应卧床休息,尽量避免下床走动;术后2天患者可适量在床边活动;术后1月可恢复正常活动。

  • 咳嗽或腹部用力时,注意保护疝口。

心理护理:腹股沟斜疝的患者要放松心情,学会转移注意力来缓解不适,不要过分紧张,对于疾病的治疗一定要有信心。

特殊注意事项,腹股沟斜疝的患者,治疗过程中眼要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私自增剂量;如果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应当及时就医,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腹股沟斜疝的预防主要是病因预防,可以从生活管理及原发疾病的治疗等方面进行预防,患者应当注意作息规律,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并注意加强锻炼,尤其是腹壁的肌肉锻炼。

预防措施

  • 适度进行体育锻炼,促进消化,加强胃肠蠕动。

  •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发生经常性的便秘。

  • 体检时存在先天性腹壁发育薄弱的情况时,及早进行手术干预。

  •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不要熬夜,不要憋尿。

  • 适度进行腹壁肌肉锻炼,增强腹部肌肉活力。